10月22日上午,2025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数字化应用竞赛丝路晋陇赛区选拔赛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圆满收官。本次赛事汇聚来自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六省区近100支参赛队伍。国际交通学院选派的18名学生与1名教师组成代表队代表学院参赛,最终凭借出色表现载誉而归并晋级全国总决赛队伍:学生组共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及优秀奖7项,教师郭珍荣获教师组一等奖,充分展现了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

本次大赛汇聚西北地区技能精英,竞争激烈。全国1578支队伍参赛,经过严格的线上初赛,我院18名学生与1名教师脱颖而出入围复赛。赛前,对外汉语教研室指导教师团队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精准解读赛事规程,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培训方案,从演讲内容、中文与职业技能场景化融合、PPT设计到语言表达进行全方位、精细化指导。在赴赛途中,师生们于行进的列车上争分夺秒,反复打磨讲稿、模拟演练,浓厚的学习氛围与积极的备赛状态,成为征程中最动人的风景,也为后续比赛的稳定发挥奠定了坚实基础。


比赛中,赛事节奏紧张,强度极高。学生们沉着应战,稳定发挥,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与流利的中文应用能力有机结合,在赛场上展现了卓越风采。指导教师全程陪同,既是技术支持的坚强后盾,也是舒缓压力的心灵导师,确保了选手们以最佳状态完成长达十小时的激烈角逐。


经过大赛评委组的严格评审,最终来自哥伦比亚的留学生贝大卫与中国学生原振华双双荣获一等奖;王塞天(哥伦比亚)、叶尔安与毕寒(哈萨克斯坦)获得二等奖;林克(哈萨克斯坦)、古汀、李益群、丁凯乐(哥伦比亚)、王俊凯(吉尔吉斯斯坦)及龚哲皓(中国)分别获三等奖。这份优异的成绩单,生动诠释了学院“中文+职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此次师生参赛是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实践。大赛搭建的“中文+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精准契合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这一高水平国际竞赛,我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更推动了“中文+职业技能”融合模式在跨化教育实践中的深入发展。

今后,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深耕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爱华、技能过硬的国际工匠,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和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贡献西铁力量。